全面突破技能学习的壁垒

打造智能化制造时代的主力军

济研动态
  • 过来人的15条箴言,送给刚入坑机械的小白

    有些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学机械、结构设计,要经历过多少错误,走过多少弯路,不断从中总结经验,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出满意的产品,甚至成为这一行的大师。经验对于我们个人的设计之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管是自己的经验,还是别人的经验,都不可忽视。1.
    拜模仿为师,从模仿中学习,不断提高通常的设计,80-90%都是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模仿、综合后搞出来的。充分利用他人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使之为自己服务,不断进步。2.
    对设计要迷恋不舍设计人员要有美学观,安稳观,能区分产品美与不美,安定与不安

  • 国企“赌王”关锡友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关锡友。图/视觉中国《财经》记者
    王凤 | 文2019年8月20日,沈阳骄阳如火,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机集团”)这个新中国第一台机床的诞生地,正在经历它的至暗时刻。7月19日、8月16日,沈机集团与旗下上市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000410.SZ,下称“沈阳机床”)相继发布公告称,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在外界看来,这意味着沈机集团董事长关锡友领导下的,一场长达12年的先锋型改革以失败告终。接受《财经》独家专访的关锡友身着工服,面露疲态,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可以负责地

  • 工业机器人培训—借我100天,还您高薪梦!

    行业前沿、机械视频,数控加工技术、3D打印、工业机器人、生产工艺、模具、机床、等前沿资讯在这里等你哦!一、为什么要学习工业机器人?1、自动化是制造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加之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熟练工人的短缺,导致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猛增,自2015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市场,并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机器换人,希望把人力劳动从低端工作岗位释放出来,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工厂利用工业机器人获得了

  • 制造业太难!收到一大堆高学历简历,却找不到一个高级技工

    行业前沿、机械视频,数控加工技术、3D打印、工业机器人、生产工艺、模具、机床、等前沿资讯在这里等你哦!相关调查显示,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是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更可怕的事实是,30年前中国高级技工占比就是5%,这意味着,我们压根没有构建任何技工培训体系。长期以来,中国制造都处于野蛮时代,企业主把流水线的效率演绎到了极致,工人则渐渐退化成一部机器或者一把大锤,但现在,流水线的这种极致遇到了瓶颈,年轻人越来越讨厌进工厂,单调的工作逐渐被机器人和AI取代,于这种背景下,我们深刻

  • 我国刀具行业:努力转型 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

    近期,按照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工作计划,笔者通过走访和函调的形式采访了工具分会秘书处和几家工具企业(主要是刀具企业),对我国刀具小行业运行及企业近况有了初步了解,形成一些粗浅认识,简单汇总如下。一、行业及企业概况据了解,2017年是工具行业历史上少有的好年景,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达20%以上,出口也创下近年来新高。进入2018年,工具行业先是延续了2017年的高速增长态势,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随着3C和汽车行业的逐步下行,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工具行业(主要是刀具小行业)增速放缓

  • “国之重器”——实体制造业,是软肋?还是铠甲?

    作为保守主义者的偏见,依我之见,相较于金融等其他“看上去很美”的产业,实体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动脉。理由当然有很多,我这里只说一个非经济逻辑的原因,那就是:相比于金融业和虚拟经济的灵活轻快,由于“实物资产”的庞大底盘,实体制造业和各种社会要素的嵌合更“扎实”,与所谓“国运”的联系更紧密。举个例子,要知道,任何一个成规模的制造业园区,都会对周围的真实世界提出苛刻要求:比如,运转顺畅的交通系统;平稳的电力和能源供应;劳动技能和素养完备的工人;训练有素且规模庞大的工程师群体;与整个工业园区配

  • 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走进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

    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和来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洽谈新一期工程人才培养输送问题,临工新开工业机器人相关生产线,缺少相关人才缺口,打算在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进行长期的人才订单式培养,实地考察单位教学及学员专业情况,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自动化生产的必由之路。经过洽谈后,初步拟定学员转正后最低薪资为6000,单位包吃(一日二餐)包住,想要高薪就业就选工业机器人,想要做工业机器人技能提升就来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

  • 别等到连技术工人都没了,再来谈什么大国工匠!

    国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技术工人的待遇却迟迟没有改善,导致国内的制造业似乎目前后继无人,很多小工厂招不到人,很多这一行的人纷纷转行。累,脏,穷似乎成了这一行业的标签,培养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三到五年,高级人才需要十年以上,人才的流失使这一行在失血。青年对制造行业避之不及,是什么在“吓”他们?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更多重视的工程师、制造工人为什么地位这么低?“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一去不返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电话:18769721970


邮箱:sdskpx@126.com

地址:济南市章丘区圣井街道潘王路20333号A4栋

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

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8769721970
18769721971
15165118752
潘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